为什么村里修路,也有人拼命阻挠?人性的恶,不可小看
河南有个村子,一条3公里的路被一个村民阻挠了18个月。山东有个村子,修路队刚开始工作,就有人拿着锄头守在路口,说要拼命。这明明是好事,为什么有人要拆台?这不是简单的意见不同,这是人性中的恶在利益面前露出来了,比想的更难看。
河南有个村子,一条3公里的路被一个村民阻挠了18个月。山东有个村子,修路队刚开始工作,就有人拿着锄头守在路口,说要拼命。这明明是好事,为什么有人要拆台?这不是简单的意见不同,这是人性中的恶在利益面前露出来了,比想的更难看。
近年来,东川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,以管好用好驻村帮扶队伍为重要抓手,通过精准选派优结构、精细管理提质效、强化保障激活力,推动驻村干部沉在一线、干在实处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。
在村里当干部,最头疼的不是干不好活,而是怕“好心办坏事”——明明是为村里谋福利,修条路、引个项目、分点集体收益,最后却因为“没按规矩来”被村民质疑,甚至可能被问责。其实很多村干部不知道,国家早就给大家准备了“保护伞”——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。
最近回老家,村口的老槐树下总能听见乡亲们议论:“听说2025年有新规,村干部到60岁就必须退休,咱村李书记都62了,明年肯定得下来”“可不是嘛,我远房亲戚在邻村当主任,今年58,都开始盘算退路了”。
经常和村干部打交道的朋友都知道,基层工作不好干:手里握着集体资产处置、项目建设、补贴发放的权力,一头连着上级政策,一头牵着村民利益,稍有不慎就可能踩红线、起纠纷。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的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就有10.4万人,这个数字足以说明村干部的
现在不少基层干部和村民都有个疑问:脱贫攻坚那阵子,派干部驻村是为了啃“硬骨头”,帮贫困村摘帽、贫困户脱贫,确实需要外力帮扶。可现在进入乡村振兴阶段,村子有了基础,产业有了雏形,为啥还非要“一刀切”派驻村干部?不管村子发展水平如何,都按统一标准派干部,有些基础好
在村里当干部,每天都要面对各种“挠头事”——小到村民的低保评定、集体收益分红,大到集体土地流转、乡村振兴项目落地,每一件都关乎大家的切身利益,半点都马虎不得。不少村干部觉得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多、太繁琐,总想“走捷径”,却不知道这看似“麻烦”的制度,不是束缚手脚
最近几个月,全国不少农村都在忙一件事——“彻查”!村里大喇叭循环播政策,村干部挨家挨户问情况,镇里工作组也下来蹲点。有人说“这是不是搞形式?”别不信,这回是真动刀子——国家要借“彻查”补农村治理的漏洞,把跟咱日子息息相关的3件事掰扯清楚,村干部的红线也划得明明
确实,很多人对村支部书记,村主任,村长的印象还停留在“村干部”、“村长”这种模糊甚至带有偏见的认知上,觉得他们不过是“管管村里杂事”的“土干部”。
“培育文明乡风,就是需要党员干部走近群众、贴近生活。村干部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,而是要走到群众中去服务。”11月17日,“沿着总书记足迹看蜀乡新风”集中采访活动首站来到成都市战旗村,问起战旗村入选中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的“秘籍”,战旗村党委书记高德敏说。
最近后台总收到村干部朋友的留言,问2025年转编到底是真是假,需要啥条件,该咋准备。其实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,现在多地都出台了专项政策,就是要把扎根基层、干出实绩的村干部,真正纳入编制保障。但转编也不是“熬年限就能上”,4个硬条件卡得明明白白,还有2条正规路径可
村里修路、分宅基地、处置集体资产、发放补贴……这些事看着难办,还容易遭村民质疑、被纪委追责,其实都有个“万能解法”——“四议两公开”。很多村干部觉得这是“形式主义”,开会走流程浪费时间,殊不知2025年新规落地后,这套工作法早已变成村干部的“护身符”:按流程来
上周我回广西南宁隆安老家给奶奶办医保手续,刚把车停在村口大榕树旁,就看见一群村民正围着村支书王叔七嘴八舌地议论。王叔今年63岁,在村里当了8年支书,前两年带着大家种沃柑、修产业路,让村里人均年收入涨了近两万。此刻他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,眉头拧成了疙瘩:“我
咱身边不少乡镇朋友都说,现在宁可在办公室身兼数职,也不愿接手包村工作。按说包村干部是连接乡镇和村里的纽带,是基层治理的关键角色,可为啥大家都避之不及?今天就用大白话唠唠实情,这背后的难处,真是不身在其中难体会。
最近后台天天收到村干部朋友的私信,问2025年转编是不是真的能实现,到底要满足啥条件、走啥流程。作为常年跑基层的观察者,我专门花了半个月,跑了山东、湖北、河南3个省份的5个县,跟乡镇干部、组织部工作人员还有正在准备转编的村干部聊了个透,把2025年转编的核心政
最近这段时间,不少农村朋友都能感受到一股不一样的风气——村里的大喇叭天天播报政策,驻村干部带着表格挨家串门,就连平时不怎么露面的乡干部也频繁下村。这可不是简单的常规检查,而是全国范围内启动的农村全面彻查行动,目的就是给农村发展“扫障碍”、给农民权益“护好航”,
“欢迎家人们来到直播间,这里是桃园村的助农直播间,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新鲜的山东1号大黄姜……”11月12日,在桃园村党群服务中心,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正在火热进行。镜头前,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宗晏、郑州邮政分公司驻桃园村第一书记刘帅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化身“带货主播”,
这位95后村干部叫林仰铎,网名林小白,曾经是皮划艇运动员,现在是绍兴市新昌县负责文旅宣传的村干部。
11月11日,高坪区会龙镇熊家桥村稻油轮作基地里,村党总支副书记姚杨蹲在田埂上,调试拖拉机与液压翻转犁的各项参数,神情一丝不苟。“旋耕是油菜移栽的关键环节,翻耕深度要控制在15至20厘米,做到深浅一致、土块均匀,这样油菜根系才能稳稳扎进土壤,长得壮实高产。”他
最近不少农村的乡亲们都能感受到,村里的氛围比往常热闹了些——大喇叭早晚播报,村干部带着表格挨家挨户敲门,还专门开了村民大会,把大家召集起来说“彻查”的事。